在中亚内陆的辽阔戈壁上,一群骆驼正安逸地躺在锈迹斑斑的军舰阴影下乘凉。这可不是虚幻的画面,而是乌兹别克斯坦海军的真实日常——这支投入巨大资金打造的舰队,还没赶上实战,就已经迎来了咸海的彻底消亡。
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,新成立的乌兹别克斯坦接手了一部分曾经的军事资产,其中就有一支象征性的里海海域舰队。
为了展示国威,这个国家在2000年代初花了不少钱,从德国、韩国和阿联酋买了40多艘军舰,有巡逻艇、扫雷舰,甚至还有两栖登陆舰。那时候的国防部长可是信心满满地说:“我们一定要守住中亚最关键的战略水源!”
可是,天不遂人愿,大自然开了个残酷的玩笑。因为苏联时期为了灌溉棉花田,水利工程搞得太过头,咸海的面积从6.8万平方公里一下子缩到不到3000平方公里。到2014年,东部湖盆完全干涸,乌海军基地的穆伊纳克港也变成了“沙漠码头”。网友们忍不住调侃:“这比蒙古海军还惨呢,人家至少还有个湖。”
现在这些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装备散落在干裂的湖床上:韩国造的穆伊纳克巡逻艇,螺旋桨深卡在沙子里,德国送的扫雷舰的舱室变成了牧民们放东西的仓库。当地导游说:“雨季的时候,湖面偶尔会有积水,孩子们就会爬上舰桥,玩起海盗的游戏来了。”
最神奇的是,那些军舰的阴影地带竟变成了骆驼们的避暑天堂——金属甲板在50℃的高温下烫得像要煎鸡蛋,可舰体底下的沙子却很凉快,舒服得很。
军事专家奥列格·安东诺夫提到:“这些军舰本可以用来进行里海的反恐巡逻,不过随着咸海的消失,最近的出海口得经过哈萨克斯坦的领海。”
由于缺乏维护经费,部分舰艇的铜质零件早已被拆卖,雷达天线成了乌鸦的歇脚处。乌兹别克斯坦的旱地舰队看似荒诞,却折射出更深层的教训:
目前乌兹别克斯坦已经换了新招,组建了沙漠快反部队;那些生锈的军舰,就像一堆后现代雕塑,无声地说着人类怎么用钢铁和自然抗衡,又在风沙中败下阵来的故事。
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