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距离长和与贝莱德财团的“港口交易”的截止日期,只剩最后的两天,这场大戏终于迎来了高潮。
沉默两个月后,中方直接将军,要求“中远海运”加入到这场交易中,并索要“否决权”。
中国为何不惜代价阻拦这场交易?最后两天,贝莱德的算计,真的能得逞吗?
沉默两个月的“李嘉诚”
3月4日,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突然宣布,要把43个港口卖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。
这些港口究竟有多重要?
其中,最值钱的当属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、克里斯托瓦尔港,它们可是全球航运的“咽喉”,对我国来说,称得上是对外贸易的生命线。
展开剩余85%每年,我国都有21%的货轮经过那里,这意味着什么?
如果贝莱德掌控了巴拿马运河的港口,我国的商船将面临更高的过路费、更严格的审查,甚至可能被“卡脖子”。
这时候,很多人心里肯定有疑问,李嘉诚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点卖港口?
商人是逐利的,李嘉诚的决定也不难理解,港口维护的成本可不低,而且想要回本,那得再等几年。
特朗普上台以来,多次叫嚣巴拿马运河是 “美国的国家资产”,甚至还放出狠话,必要时会用“武力收回”。
李嘉诚在商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那可是精明得很。
他心里明白,美国对巴拿马运河虎视眈眈,自己手里的港口,就像两颗烫手山芋。
与其等着美国哪天“抢夺”,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,还不如趁着现在,港口还有价值,赶紧“套现”,把钱落袋为安。
所以问题就出现在这,卖港口没问题,但为什么非得卖给美国的贝莱德,而不是中资企业?他会不会有“向美国表忠心”的意思?
而且,这43个港口,价值远超228亿美元,李嘉诚打折出售赚钱的港口,只是想尽快出手,还是说背后有猫腻?
中方得知消息后,非常强硬。
港澳办转发了港媒《大公报》对李嘉诚的批评,认为网友批评李嘉诚 “唯利是图、见利忘义”是合理的,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毫不客气地指出“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”。
政协副主席梁振英
香港特首李家超更是强调:任何交易,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,随后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更是直接叫停了这笔交易。
随后,李家在香港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尴尬。
6月27日,香港特首的顾问团名单公布,李嘉诚之子李泽钜成了唯一“未获续任者”。
这一切,似乎都在暗示,李嘉诚的紧急“避险”,正在被我们一步步瓦解,毕竟,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!
眼看到了长和与贝莱德财团的“港口交易”的最后截止日期,中方终于出手,中远海运准备参与这场交易,收购这43个港口,并索要“否决权”。
这意味着,对任何损害我国利益的行为,都享有一票否决的权力。
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博弈,我们很清楚,巴拿马运河关乎我国的经济命脉,绝不能让美国“借壳上市”。
最后2天的“生死时速”
贝莱德财团拥有11.6万亿美元的资产,背后靠着特朗普政府,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场交易。
为了规避我国的审查,贝莱德还想让瑞士的地中海航运参与,让它(MSC)控股51%,甚至还想把巴拿马的两个港口单独进行交易,这也可见巴拿马港口的重要性。
但中方邀请中远海运参与,就是为了反击他们的进攻,所以,贝莱德的如意算盘才没有得逞,中远要求获得33.3%的股权、否决权,让贝莱德的控制权大打折扣。
7月27日,就是谈判的截止日期了,如今仅剩2天,各方都在准备最后的动作。
美国议员穆勒纳尔给巴拿马致信,警告称,中远海运的参与,将对美、巴两国的安全,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,又开始叫嚣“中国威胁论”。
李嘉诚的“考验”
李嘉诚为我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但他的商业帝国也是建立在“逐利”之上的。
2008年,全球面临次贷危机,李嘉诚当即抛售了欧洲的资产,套现千亿港元,如今,因为美国的威胁,他为了规避风险,却把港口卖给美国。
这种“商人思维”在我国的语境下,显得格外的刺眼,毕竟,只谈交易、不谈国家利益,“商人无祖国”就成了“卖国”的代名词。
李嘉诚或许从未想过,自己老了却引发这么大的争议,网友们指责他“唯利是图”“见利忘义”,甚至有人喊话“李嘉诚G出中国”,长和的声誉也因为这场交易受损。
李嘉诚的选择,或许将决定他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,如果他还是把港口卖给贝莱德,等待他的将是“千古骂名”,如果他“迷途知返”与中远合作,他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资产。
结语
国家安全高于一切,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、民族的兴衰荣辱。
一旦港口控制权旁落,我国对外贸易的“生命线”将有很大的风险,可能会被美国扼住咽喉,任人摆布,因此,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必须被阻止。
7月27日,这场闹剧的答案就会揭晓,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:有些红线,碰了就是“卖国”,有些利益,比228亿美元更贵。让我们拭目以待!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