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场前不到2分钟,杨瀚森在勇士的快攻中赔上个人第6次犯规,默默走向替补席。 开拓者教练比卢普斯拍了拍他的后背,场边记分牌显示123比129,球队遭遇21分逆转。
21分钟4分4篮板1助攻4失误6犯规这是中国新秀季前赛首秀的成绩单,也是NBA给他的第一堂实战课。
就在两个月前,夏季联赛中的杨瀚森曾用10分4篮板5助攻3盖帽的全面数据让人眼前一亮。 但季前赛的强度彻底颠覆了幻想。
勇士派出了库里、巴特勒、格林等全主力阵容,杨瀚森对位的波斯特虽非顶级中锋,却用连续三分投射暴露了他的防守短板。
开拓者媒体直接点出问题:补防拖沓、沉退防守策略僵化,甚至篮板卡位“力不从心”。
节奏的压迫感体现在细节上:一次进攻中,杨瀚森习惯性使用CBA常见的背身单打,却被裁判吹罚违例。
另一次为队友做掩护时,因角度和时机偏差被判定犯规。 他赛后坦言:“NBA对掩护吹罚更严,需要重新学习动作规范”。
在CBA的青岛队,杨瀚森是战术轴心,拥有持球策应的绝对权限;而在开拓者,他仅是克林根的替补,任务简化为掩护、卡位和折返跑。
上半场他几乎触不到球,仅靠一次三分试手和一次助攻刷存在感,直到第三节勇士换上替补阵容,才通过挡拆顺下扣篮和补篮连得4分。
这种定位反差直接影响表现。 开拓者主打外线攻势,夏普、卡马拉等人拥有更多开火权,内线球员需自主寻找机会。
杨瀚森的高位策应特长无从施展,反而暴露了移动速度慢、对抗吃亏的弱点。 队友里斯同样来自CBA,却凭借机动性和三分能力11分钟砍下9分,形成鲜明对比。
6次犯规中,4次来自进攻端(包括掩护犯规和走步),2次源于防守失位。 裁判对菜鸟的“特殊照顾”显而易见,但更深层问题在于判断滞后。
一次换防中,杨瀚森犹豫是否扑向外线投手波斯特,结果对方轻松命中三分;另一回合,他在篮下与霍福德卡位时动作过大被吹犯规。
NBA防守三秒规则迫使内线球员频繁移动,这对习惯镇守篮下的杨瀚森极为不利。 勇士针对性攻击这一点,用挡拆和外线投射反复消耗他。
比卢普斯虽给足21分钟出场时间(全队中锋最长),但战术容忍度有限末节追分阶段,杨瀚森因连续防守漏人被换下,直到里斯效率下滑才再度登场。
犯规和失误的数据背后,杨瀚森的掩护质量获得认可。 一次第三节的挡拆助攻显示了他的策应潜力,而两次篮下得分均来自无球跑动,证明其适应角色球员的意愿。 比卢普斯赛后强调:“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库里级别的对手,经验比数据重要”。
球队氛围也是利好。 当杨瀚森首次三分出手时,替补席全员起立准备庆祝;犯满离场时,教练组第一时间上前鼓励。
开拓者目前内线竞争压力较小罗威伤缺,克林根地位稳固但类型互补,杨瀚森仍有时间证明价值。
语言关首当其冲。 杨瀚森透露,首节比赛中因现场嘈杂听不清教练指令,靠手势比划才理解战术。
历史上,姚明初到美国时同样受困于此,如今球队虽配翻译,但场上即时沟通仍需自主突破。
从集体训练的“大锅饭”到NBA个体化训练模式,中国球员需快速调整自律性。 杨瀚森夏季联赛的出色表现曾引发期待,但季前赛印证了从CBA到NBA的断层式差距周琦当年亦经历类似挣扎。
若杨瀚森最终因适应问题返回CBA,应定义为“失败”还是“合理选择”? 当NBA体系与球员特长错位时,坚持留下与战略性撤退,哪种更有利于中国球员成长?
配资10倍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